close

從上週一開始,我的右手手腕有了異樣的感覺

每當拇指向外伸展

或是手腕做旋轉的動作到某個角度時

手掌與手腕連接的部份就會有疼痛感

不敢隨便貼沙隆巴斯或擦藥膏

(因為上面雖然沒寫孕婦不能用,但還是不敢亂用)

只好先買個護腕回來頂一下

又是在右手發作,真是做什麼事都不太方便

這症狀以早上為劇

過一段時間就會好一些

但還是會痛

很懷疑自己是得了"媽媽手"

可是小松鼠都還沒面市,不會這麼lucky吧~

松鼠說我可能是晚上睡覺去"拐"到吧!

很擔心現在就這樣,那等小松鼠面市了,

我天天要抱她,那手不就癈了

硬是撐到週六產檢才順便問醫生



掛2號的我,拖到十一點才到醫院

好巧不巧,三個醫生全去開刀/接生去了

真是等到快睡著了

12點才輪到我

例行檢查都ok

這週的體重和上週也沒什麼差別

(其實是上上週增加太多,上週有再控制些)

尿糖尿蛋白也都正常

血壓也因為在候診室休息很久

十分的正常

我家族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病史,加上我體重增加超多

所以對於妊娠糖尿和妊娠毒血症我都特別留意

還好到現在還算ok



照了超音波

發現我這星期覺得小松鼠變的比較好動的原因之一是她把臉臉轉過來了

不過因為現在羊水的量已不若以往的多

加上臉又貼著胎盤

所以也是看不清楚

醫生說我再二天就37w

小bb就是足月

熟了

隨時都可以生囉~

不過在還沒出生前,要隨時注意胎動和胎盤鈣化的現象

松鼠說:熟了?!

醫生說:對呀!就跟水果熟了一樣,慢慢的蒂頭的地方會乾枯掉,胎盤的功能會隨鈣化現象而有退化的問題

看來松鼠對於小孩用"熟了"來形容有點反應不過來



小松鼠這次測量出來的體重有2800g多

足足比上上週多了快500g

有點給她傻眼,

我一直覺得她會苗條一點的咧!

頭8.98cm

還好還好,頭太大可不好生呀!

大腿骨長又再度讓我跟松鼠傻眼

因為上上週測量出來是倒退了2w左右,只有34w左右的長度

這次的結果,卻是39+3w的長度

大概是二次產檢測量到的角度不太一樣吧~

haha,腿長再繼續長下去,會不會"破表"呀?!



這次醫生再次幫我檢查臍帶繞頸的情況

oh~小松鼠不乖,真的繞上去一圈

雖然醫生說這種情況很常見

只要臍帶血流正常,做胎兒監視器bb沒有缺氧的情況就不用太擔心

醫生和護士都提醒我,從這次產檢開始

每次產檢都要做胎兒監視器40分鐘

看子宮收縮和bb是否有缺氧的情形



順便問了手痛的問題

醫生就說我是得了"媽媽手"

而早上會比較痛的原因是因為睡了一夜

循環比較不好,體液又積在那裡,所以會特別痛

建議我戴護腕,擦藥貼沙隆巴斯也是可以的

等生產完就會好多了

回家後上網查了一下,也有不少孕媽跟我一樣

晚上睡覺時把手舉到比心臟高一些的地方也會比較舒服

(昨晚實驗後果然有點效,早上起來比較不痛一點)

事後還被松鼠笑,bb還沒面市就得媽媽手

真是有夠沒良心的



產檢完就被護士捉去做胎兒監視器

她一直說服我們先去吃飯再留下來上媽媽教室然後再做胎兒監視器

我看松鼠一臉沒興趣的樣子,又不餓

就先做了胎兒監視器,不上課

松鼠還在一旁唸報紙給我聽

儼然好爸爸的模樣

(其實是外面的候診室已經被要上媽媽教室的椅子給佔據了)

躺著那裡的40分鐘

小松鼠根本乖到一個不行

只有胎動,沒宮縮

(是怕醫生伯伯等妳生出來給妳打屁股嗎~)

醫生看了這40分鐘的結果,判定目前一切正常

讓我們放心不少

醫生和護士都忘了告訴我B型鏈球菌的檢驗結果

我也忘了問,還好護士記得在媽媽手冊上記錄下結果

是陰性

心頭大石再放下一塊







關於"媽媽手"-轉載自網路

==============================================================

所謂「媽媽手」,醫學上稱「狹窄性肌腱滑膜炎」,或稱為奎緬氏症(de Quervain’s Disease)。典型症狀是手腕在大拇指側疼痛,有時會延伸到手臂,早上起床時較為嚴重,常伴有局部腫脹、緊繃,甚至卡住的感覺。由於疼痛,病患往往覺得手部無法用力,尤其是扭毛巾、寫字等使用到大拇指力量的活動,會有很大困難。



由於手腕部位有橈骨凸起,因此媽媽手患者誤以為是骨頭出了毛病,其實是肌腱出了問題。在大拇指側邊靠近手腕的部位,可以看見肌腱自大拇指側面延伸而下,這裡包含外展拇長肌以及伸側拇短肌的肌腱。當拇指的張握動作重複太多,局部肌腱與外包的腱鞘滑膜反覆磨擦,加上施力超過生理負荷,會導致腱鞘滑膜及支持帶出現肥厚性變化,壓迫局部的肌腱,使得肌腱滑動不順,嚴重時更會有沾黏的症狀。



為什麼叫做「媽媽手」?因為孕、產婦有相當高的比例發生這個問題,有的在懷孕時就開始痛,但更多的患者是在生產後兩三個月時出現症狀。除了大拇指過多的抓握動作之外,孕產婦本身的荷爾蒙變化可能是另一個幫兇。有的病患會將自己的症狀與腕道症候群混淆,這是另一個孕產婦常見的手部疼痛原因,也與手部活動過累有關;不同的是,腕道症候群的症狀為掌面及手指的麻木疼痛,且常常在夜間睡眠時較為嚴重,再者,腕道症候群多在懷孕時出現,生產之後,八成以上患者會快速痊愈。



話說回來,「媽媽手」絕對不是媽媽的專利,同樣的,帶小孩的新好爸爸都難逃此症。另外,職業活動也是重要病因,工作中需要長時間、快速、重複用到拇指施力者,都是高危險群,比如操作刨光機械、車床、鑽孔機、打字、成衣製作、編織等等。



門診中也碰過單手端著沉重的餐盤、倒飲料的空服員;必需把大部頭的書本上架的書店或圖書館的員工;製作果凍、使用紗網過濾,扭轉過度用力的冷飲店老闆;操作大型單眼相機的攝影師、長期握筆的文字工作者等等。



患者在病程初期,疼痛往往只在拇指用力時出現,這是身體發出的警告訊號,此時只要適當休息、減少出力,就可以讓症狀逐漸緩解。一旦疼痛明顯,可以服用非類固醇性消炎藥;利用熱療、熱敷、或泡熱水減輕疼痛,或者到復健科,醫師會視實際需要,施予治療性超音波、低能雷射、及局部按摩等物理治療。如果疼痛持續且嚴重影響生活,有時會建議做局部小量類固醇注射,但是,要配合醫師指示,打完針之後的一兩個星期內,讓拇指儘量休息。



在日常生活方面,避免重複性高、過度用力、且長時間的拇指抓握動作,就可以有效預防媽媽手。初為人母的媽媽,如果選擇餵母乳,最好避免用拇指長時間做擠奶的動作;抱小孩或幫寶寶洗澡時,小心虎口撐開的動作,儘量用其它手指的力量來幫忙。



大部份「媽媽手」的預後良好,可以完全恢復,只有少數治療效果不佳的,才要勞煩外科醫師動刀,解除肌腱周邊狹窄的情形。至於孕產婦,也不必太焦慮,經過適當治療,疼痛就會慢慢痊癒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to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